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丰收(2 / 2)


刘仁玉起初也想息事宁人,就给了几千两银子,结果那千总还以为刘仁玉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就得寸进尺,想要把刘仁玉的战利品全部夺下。

这刘仁玉是何等的暴脾气,怎么可能会同意,于是刘仁玉便下令自己的手下对那千总发动进攻。

那千总手里的人怎么可能会是刘仁玉的对手,他被打的落花流水,哭爹喊娘。刘仁玉则笑呵呵地带着手下们扬长而去。

那吃了亏的千总如何肯干休,他马上就一状告到了杨鹤那里,说刘仁玉未得调令,擅自越境出兵,有图谋不轨的嫌疑。

可这个时候刘仁玉在杨鹤心里的印象还不错,无论是剿贼还是招抚都很有一套,再加上洪承畴也帮着刘仁玉说话。

最后,那个告状的千总反而因为火并友军这一条受到处罚,刘仁玉一点事儿都没有。

这下刘仁玉的胆子愈发大了,原来他还不敢明目张胆地进宁夏剿贼,现在想去就去,自由的很。

如此,在刘仁玉的大力剿匪之下,才能有资金源源不断地汇入到马天君手中,让刘家堡工程和靖边堡军政两系统保持运转。

********

这年七月,八月,天气正如历史记载的那样,全陕大旱,滴雨未下。

遇上这样的天气,如果没有水利设施的帮助,农田里的作物不用说,肯定是要死绝的。

这等现象在除了靖边堡之外的陕西其他地方很是常见,因为这个时候朝廷财政崩溃,没钱组织人手疏浚水利,所以无力抵御干旱。

可靖边堡这边儿不一样,沟渠,水车,池塘,深井,样样俱全,足以确保农田里的麦苗可以喝足水,不至于干渴而死。

这样,到了8月底的时候,春小麦灌浆完毕,沉甸甸的麦穗挂在麦秆之上,黄橙橙的,煞是好看。

当麦穗变作金黄之色,意味着收获的季节到了。田间地头,都是满脸含笑的百姓在收割。

大伙儿将田里的麦子收回去晒干,交给刘仁玉的政府三成,手里还能剩下七成。这七成的粮食已然不少了。

这是因为靖边堡的田地,灌溉充足,肥料到位,每亩的产出,肥田在400斤左右,差点儿的田在200斤左右,也就是两石或者一石,百姓们一般都有10亩地,收成就有20石到10石不等,交给刘仁玉的政府三成,每家都还能剩下15石到7石不等,这足够百姓们支撑到明年小麦收获的时候了。

当百姓们犹自为秋天的丰收而欢欣鼓舞,感谢刘仁玉的时候,马天君又拨付给百姓们专门从福建买来的土豆块茎,要求百姓们种植。

百姓们并不知道土豆究竟是何等东西,不过刘仁玉说能种,那百姓们就种。

于是,8月底的时候,百姓们就把土豆进了田里。

待得土豆被百姓们种到田地里,时间就来了9月份,这个时候来自西北的大风席卷而来。土豆因为植被较矮,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待得土豆经过9月,10月两个月的生长,在11月上旬收获的时候,刘仁玉都亲自到现场看了。

这个时候的土豆,因为生长周期短,品种也不怎么得力,长得虽然多,却不怎么大,一般而言也就相当于三,四个旺仔小馒头合在一起那么大而已。

这样来看,土豆的品种还要经过培育,改良才行,不过有收获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百姓们从土里刨出了土豆,却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这个时候,刘仁玉便亲自煮了一锅土豆,趁热吃。

这下百姓们知道土豆是干什么了的!这可是食物,能吃的。

于是,大伙儿而就把自己出产的土豆交上去一部分,剩下的就自己留下准备越冬的时候用。

这样,百姓们经过半年的劳作,迎来了一个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