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27章 核心竞争力(2 / 2)


张力不置可否,而是直接开门见山了:“不知宋经历对阳明先生的学说可有研究”

宋应星一声惊呼:“新建侯阳明先生”

张力点点头,王阳明死后被隆庆皇帝追赠为“新建侯”,谥号是“文成”,而且还颁了铁券。

当然,这个铁券并不是可以免死的丹书铁劵,而是一种荣誉象征。

隆庆皇帝在券文中说王阳明:“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皇帝的评语用到了“盟誓”二字,便是将王阳明视为可以与帝王平起平坐的“圣贤”终明一世二百七十年,得此评语的只此一例。

张力收回思绪,正色道:“正是新建侯。”

宋应星点点头,朗声道:“圣人。”

张力看着宋应星,忽然笑了:“本官正是阳明先生心学传人本官在团山堡所实践的一切事务,无非知行合一四字耳”

“知行合一”宋应星有些惊愕,不可思议地看着张力。

过了好半晌,宋应星忽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对着张力躬身长揖:“原来张大人是圣贤弟子,下官失礼了”

张力微微颔首,朗声道:“宋经历无需多礼。”

露了这一手之后,张力知道后面的谈话就比较好办了。毕竟人心隔肚皮,自己在团山堡做的这些事儿,委实有些“离经叛道”。

不过王阳明的传人一般都比较“玄乎”,轻易从外表看不出来。自己用王阳明的学说忽悠这些士大夫,确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阳明的“心学”,解释可以无穷无尽的嘛本少爷不管怎么解释,那都是有道理滴

张力有模有样地跟宋应星忽悠了一阵子“张氏心学”中关于“知行合一”的解释,愣是说成了理论联系实际,搞什么工业大开发给宋应星初步洗了洗脑,最后巧妙地将话题拉到了团山堡兵工厂。

张力对脑子还有些发憷的宋应星道:“宋经历,先前你汇报过团山堡兵工厂自生火铳的产量。经过近几个月广招工人,产能提高了好几倍,是吧”

宋应星毕竟对“心学”、“脑学”什么的不如张大人那么能掰扯,这会一听张大人说到团山堡兵工厂,这可是他的老本行,顿时来了兴致。

宋应星一脸肃容道:“启禀张大人,现在我团山堡兵工厂每月能产出五百支合格的自生火铳呢唔,其实产量能到八百支不过按张大人的要求,合格的标准是连发十枪才需要冷却,这对铳管要求很高,要淘汰相当一部分了”

张力点了点头,自生火铳可是团山军安身立命的根本,质量绝对不可马虎。

张力很早以前就想过残次品这个问题,毕竟火铳已经做成成品了,回炉炼废钢也不划算

张力思忖片刻,突然眼中精光一闪,已经有了决断

张力轻飘飘地对宋应星道:“宋经历,那些自生火铳中的残次品,也必须登记造册,妥善保管,本官以后有大用”

宋应星一愣,面带疑惑之色地看着张力:“张大人,那些火铳都有炸膛的危险呀”

张力哈哈一笑,意味深长地看了宋应星一眼,淡淡地道:“乱世之中,做什么买卖最赚钱唔这个宋经历无需担忧,你只管照本官说的去做,好好保管就是了。以后生产线膛枪,肯定也有残次品。”

既然张力已经下了命令,宋应星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他忽然听见张力说什么“线膛枪”,立刻来了兴致:“张大人,你说什么线膛枪”

张力先前曾经想过,要在火器真正领先时代的话,绝对不是燧发枪,而是线膛枪。

因为燧发枪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只是没有量产列装罢了。

线膛枪却不一样不过并不是说现在没有线膛枪,因为丹麦人已经装备线膛枪了,只是他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导致线膛枪在目前压根也比不过滑膛枪。

装填弹药

在线膛枪发明之前,大明朝乃至欧洲的火铳都是属于滑膛枪,枪管内壁溜圆,没有装填不便的问题。

可是线膛枪发明之后,弹药的装填便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由于枪管内的膛线突起,导致枪弹装填不便,火铳手们只能随身携带一个木槌,在装填时通过敲击推弹杆以达到装填铅丸的目的。

这一繁琐的装填流程,使得线膛火枪的射速和射击效率极其低下。

历史上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乃是在十九世纪的米尼弹也就是说,线膛枪加米尼弹才是真正领先时代的武器

米尼弹是一种直径略小于枪膛直径锥形弹头,弹头的底部有个圆锥形的空洞,一个木塞堵住洞底,发射时燃气压迫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弹底膨胀,紧贴膛线,封闭住弹头和枪膛之间的空隙,使燃气无法外泄,又可以使弹头在膛线压迫下高速旋转。

这些张力还是比较清楚的,目前以团山堡的科技能力,完全可以实现。

至于后装枪,那才是不可逾越的科技鸿沟,因为后装枪需要用到雷汞这雷汞乃是近代化学的产物,目前绝对实现不了。未完待续。啃书小说网KenShu.CC收集并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