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三章 笨蛋 长章求粉红票(2 / 2)

“别看崔奕廷、李御史口口声声是为了查案,他们不是为了利,就是想要借此出名,崔奕廷没有功名在身凭什么要仕途?皇上现在还被蒙在鼓里,将来必定是要明白。”

“连崔尚书都躲着崔奕廷这个侄子,多少人等着看笑话,你却要扑上去,我早说过婉宁不听话早晚惹出事来,你不听我的就会被那孽障连累,”姚老太爷胡须一动,“我的话放在这里,你就等着,等着看他们会有什么好结果。”

姚宜闻没想到父亲将这件事想得如此清楚,却在今天之前不曾向他透露半句。

知子莫若父,姚老太爷看着姚宜闻,“我之前不说是怕你乱了方寸,没想到你被蒙骗住了,如果不是我在这里,将来姚家就要栽在你手里。”

听着父亲的话,想想大哥在他面前说起的那些,姚宜闻的心忽然乱起来,他也知道崔奕廷这次不会弄出什么结果,皇上要查案,不能什么都查不出,崔奕廷闹出这样大的动静,内阁和六部还静悄悄的是因为大家多少要给皇上一些颜面,等到崔奕廷闹出了格,自然就会有人收拾残局,一切会在一夜之间翻转。

这样的案子他不是没见过。

就说忠义侯通敌的事,开始是阵亡后来变成了通敌,再往后跟随忠义侯打仗的将领都成了叛党,京城里四处抓人,弄得人心惶惶。

姚宜闻想想这件事还心有余悸。

李御史领着言官参奏漕粮弊端,一开始不少的官员被牵连入狱,谁知道最后审案的时候,诬告的人成了李御史。

没有在官场走过的人不会知道这里面的凶险,只要一步走错就是万丈深渊。

“我年纪大了不说,欢哥还小,你总要为欢哥想想,一个做父亲的人,怎么能跟着别人胡闹。”

“夏大学士、陈阁老都没动静,你还要插手?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你也该想想你的老师夏大学士的意思。”

听到夏大学士几个字,姚宜闻如遭雷击般怔愣在那里。

父亲才进京没多久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

广恩公张戚程大步走进书房。

幕僚立即上前来说话。

“那边怎么样?”张戚程低声问道。

“都准备好了……”

张戚程沉下脸,“别像上次一样,闹出忠义侯世子爷的事。”

“不会,不会,”幕僚道,“这次是在京里,属下仔细安排,绝不会出什么差错。”

张戚程点了点头,撩开袍子坐下来,自从在战场上死里逃生之后,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凡事更加小心翼翼,每件事做之前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姚家要怎么办?”幕僚仔细地看着张戚程的脸色。

姚六老爷就是个蠢货,但是好歹有寿家垫底,幕僚说的是姚氏一族的族长。

“有人来传消息,姚三老爷今天去了姚大老爷的院子……”

姚宜闻真是看不清形势,在这时候左右摇摆起来。

张戚程从鼻孔里嗤笑一声,若不是为了大局着想,他怎么会找这样一个姑爷,满腹的学问却优柔寡断,看起来很精明,其实很容易被人拿捏。

他看中的就是姚宜闻能随便摆弄,好在瑜珺顺利生下的孩子,他手里的这颗棋子顺利地养起来。

将来就算他失算满盘皆输,还有姚宜闻挡在前面,整个张家也不会乱。

若果他能顺利立下不世之功,轻易地就能将姚宜闻踢开。

“所以我今天才会请姚广胜来宴席。”他早就看清了这一点。

幕僚道:“还是公爵爷想得周到。”

“可惜了忠义侯的爵位,不免还要周旋。”

说到这个,张戚程想起姚宜闻的长女,出了一个崔奕廷也就罢了,京里女眷们还将姚七小姐挂在嘴边。

一个没有及冠,一个没有及笄。

分明是两个孩子在胡闹,就算是这样朝中竟然还有御史言官动了心思,纷纷上奏折弹劾南直隶的官员。

张戚程冷笑一声,“有没有查清楚,姚七小姐可拜过什么师傅?”

“没有,泰兴县虽然离京城很远,姚老太爷毕竟带了下人进京,只要稍稍打听,那个姚七小姐在族里四年都做了些什么就再清楚不过……”

张戚程拿起手里的公文一边看一边不在意地问道:“都做了些什么?”

“就是被关在绣楼里,做一些针线,听说也不曾看过什么书,很多字都不识得,不可能会跟人学医理,更别提不用把脉开方子就能医治顽疾,不过是随便乱说罢了。”

幕僚觉得那些传言都很可笑,一个小孩子的话,也有人相信,李御史的太太将姚七小姐挂在嘴边,说不定是另有所图。

现在都是浑水摸鱼的时候,谁也不能相信谁。

张戚程点点头,“从前我见过那个七小姐,没什么特别。”

有的时候有些事,传着传着就变了模样,只有亲眼所见才是真的。

……

婉宁也在听童妈妈说话。

几个孩子在胡闹。

婉宁觉得外面的传言很有意思。

崔奕廷年纪是小了些,身上也没有功名,至少旁边还有李御史和谢严纪,怎么会被传成几个孩子在胡闹。

崔奕廷是崔大学士的长子,小时候在京中只留下了些调皮捣蛋的传言,之后跟着崔大学士回乡居住顶多有些异于常人的举动被人传来传去,但是很快随着崔大学士退出官场被人遗忘,崔奕廷也就没有被太多人关注,突然之间崔奕廷就从人群中冒出来,接了内差,运送大量的漕粮进京,抓了泰州府的府尊,成了一个青年才俊,皇上的心腹之臣。

任谁都不会信服,顿时各种闲言碎语四起,崔奕廷却好像一点都不着急,没有及冠的男子,心智却这样的沉稳。

想想崔奕廷的成长之路,不太像是一个顺顺利利成长起来的官宦子弟,倒像是曾受过挫折已经磨砺出了霜刃的剑。

“舅太太来了。”落雨进屋禀告。

婉宁立即站起身去迎沈四太太。

沈四太太带着昆哥一起进门,见到婉宁昆哥立即露出关切的神情,“姐姐怎么样?”

婉宁道:“挺好的。”

昆哥将信将疑。

婉宁忙看向舅母。

沈四太太压低了声音,“昆哥从大老爷那里出来的时候,见到了你父亲……”

原来是这样。

她还想着昆哥什么时候会遇到父亲。

“我没事,”婉宁笑着看昆哥,“你呢,你在杨先生那里学的如何?”

昆哥翘起脸很认真地道:“明日开始课业更紧了,恐怕就没时间到姐姐这里来。”

听着昆哥说话,婉宁将舅母迎进内室里,婉宁还没来得及话家常,沈四太太已经收起了笑容,“婉宁你有没有听说一件事。”

不知道舅母说的事是和什么有关。

婉宁静静地听着。

“有传言说大牢里的人贩翻供了,你舅舅这才匆匆忙忙赶过来。”

翻供了?

是怎么回事?就算翻供也不会将消息传出来,这么重要的案子在审结之前应该捂的严严实实的。

***********************************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