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6节(1 / 2)





  “什么连累不连累的,徐家靠着你,都成了公侯之家,担点这些事不算什么。”

  徐启平见徐幼宁说得轻巧,眉宇间却有淡淡的愁云,知道她对此事还是介怀的,便问:“太子殿下对此事是什么态度?”

  “他说名声都是做出来了,让我以后做个好太子妃,好名声自然会显出来。”

  徐启平倒没这么乐观,皱眉思索了一会儿:“理是这么个理,可是一个碎了花瓶,想要补回去,比砸碎一个花瓶难十倍。”

  徐幼宁顿时沉默。

  今日她对着出谋划策的李深没有好脸色,便是因着这个,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妖女”的故事肯定是比李深编的那些个不痛不痒的更受人欢迎。

  想到这里,徐幼宁觉得无比沮丧。

  “幼宁,若是想做名声,我这里倒有个主意。”

  “爹爹请讲。”

  徐幼宁方才只是说到这里,顺嘴抱怨了两句,没成想徐启平这边还真有主意。

  比起不停打趣她的李深,徐启平可信多了。

  徐启平略微歉疚地笑了笑,“其实这事我琢磨很久了,只是一直没这个能力,也没这个财力。”

  “爹爹尽管直说,若是我办不了的,不办就是了,咱们虽然没有血缘,可是从二十年前起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不是吗?”

  徐启平肯定地点了点头。

  “国子监乃是我朝的最高学府,是学子们最心驰神往的地方,只是国子监规模有限,再加上最高学府的这个设置,能接收的学子有限。除了国子监之外,京城里还有许多书院,但这些书院跟国子监不一样,他们不但不会给学子派发禄米,还要收取高昂的束脩,家境贫寒的学子如果考不上国子监,根本无法继续求学。”

  “所以,爹爹想让我设法扩大国子监的规模,招收一些贫寒学子就读?”

  “非也,国子监是最高学府,只能招收最优秀的人才。贫寒子弟没有名师启蒙,除了天资出众的,考不过京城这些世家子弟。”

  “那爹爹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是不是可以办一家书院,这家书院没有京城其他书院那么好的宅院,只能提供一个居住之所,让贫寒学子有饭可吃、有藏书读、有先生可指导。”

  “但是不收束脩?”

  “不错,幼宁,你意下如何?”

  “好,爹爹的主意当然好。”比李深编的那些个故事可好多了。

  徐幼宁想了想,“虽然我的书院不收束脩,不过吃住不会比别的书院差,我会让贫寒学子们过得比其他书院的学子更好。”

  “不可。”

  徐幼宁没想到自己的主意居然被徐启平反驳了,顿时愣住:“为何不可?”

  “常言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们求学不是为了享受,若是这书院一分钱不花就能好吃好住着,那些意志力稍稍薄弱之人,岂不是不思进取,从此在这书院住下去了?”

  “爹爹说得有理,”听徐启平这么说,徐幼宁自己也想到了一点不妥的地方,“若是这书院比那些束脩高的书院条件还要好,那肯定会有人想方设法的假扮贫寒学子来求学。”

  说到底,贫寒不贫寒的,也只是一个说法,学子们来自各地,京城还好说,那些偏远地方来的,若有欺瞒,徐幼宁派人去查证,一来一往都得好几个月。

  “这也是一个道理,还有呢,在京城里开书院的人家也是做生意,若是你这边弄得太好,还不要钱,人家那些书院的人可怎么谋生。”

  “还是爹爹想得周全。经爹爹这么一说,女儿倒是有信心了。”

  “我只是想了这么一个主意,除了开书院,别的法子还多着呢,太子殿下定然还有更好的主意。”

  徐幼宁颔首:“回去之后,我便同殿下商议,让他帮忙拿个主意。”

  若是真要开书院,少不得李深的支持。

  徐幼宁又同徐启平说了一会儿,没多时,陈氏变来说开饭了,当下一家人一块儿和和美美的用了顿饭。

  天色将暗时,徐幼宁才回到了东宫。

  李深的脸色可想而知。

  徐幼宁见他的脸快比外头的天色还黑了,忍着笑走到他身后,替他捏肩:“许久不见家里人了,所以跟他们一块儿吃了顿饭。”

  “我怎么不知道,你同你们徐家的人这么亲厚?”

  “原本是不亲厚的,全托太子殿下的洪福,如今姐妹和睦、家宅安宁。”

  李深听着徐幼宁的讨好之言,脸色没有分毫的缓和:“你倒是吃饱了,我这儿还饿着肚子呢!”

  “王吉,还不快传膳。”

  徐幼宁一声令下,底下人很快给李深侍弄好了一桌子丰盛的膳食。

  李深没动筷子,先倒了一杯酒,自己没喝,只道:“原指望着珣儿不在,好生喝两杯的,可惜了这杏花村的美酒。”

  “不可惜,不可惜,”徐幼宁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我陪你喝。”

  李深眯了眯眼睛,冷笑道:“说罢,有什么事要我办?”

  徐幼宁没想到李深这么轻而易举地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只好笑着给李深夹菜。

  “别说的那么难听,方才回家跟爹爹说了名声的事,爹爹给了我一个提议,我想说给你听,看看能不能行。”

  “嗯。”李深淡淡道。

  徐幼宁见状,忙把兴办书院的想法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