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章(1 / 2)





  “我们就不打扰你们吃饭了。”

  秦勉送她们到院门口,折了两枝桂花给她们,“这花香得很,两位嫂子应该喜欢,插在厢房里醒气提神。”

  周翠花和方红柳心下一动,道了谢接过去。

  走出不远,遇到一位老婶子。

  “你们刚才去那家了?”婶子似笑非笑地瞄了一眼秦勉家的院墙。

  方红柳笑道:“是啊。听说他们家从山上挖了两棵桂花树,可香了。我们俩就厚着脸皮去折了一枝。这不,婶子闻闻?”

  。……

  秦勉和雷铁吃过午饭,就一起去张大栓家。张家夫妻俩一共三个孩子,老大是儿子,十一岁,叫张宝路,老二和老三都是闺女,挺漂亮的两个小女娃,老二九岁,叫张一美,老三六岁,叫张二丽。

  秦勉刚知道时还和张大栓开过玩笑,说他会起名字。

  来到一道半人高的篱笆前,秦勉看到堂屋的门开着。

  “张哥在家吗?”

  不一会儿,屋里走出一个高大的男子,脸上带笑,“在。快进来坐。”

  秦勉和雷铁在门口蹭掉脚上的泥巴才进门。

  “你们俩今儿怎么有空过来坐坐?”张嫂给两人倒茶,笑着问。

  张宝路不在家,张一美和张二丽有点怯生生地偎在张嫂身边。

  秦勉把手中的点心递给张嫂,“这是我在家自己琢磨出来的零嘴,给几个孩子尝尝。”

  张嫂和张大栓对视一眼,噗地笑出声。在他们眼里,秦勉自己还是个孩子呢。这话听起来就尤其好笑。

  两家关系不错,张嫂不客气地接了,打开看,“每次过来都带吃的,小心以后几个孩子天天往你们家跑。这怎么做的?还怪好看的,闻着也香。”

  秦勉不以为然地道:“简单。这东西叫糖果子。和面的时候加点糖里面,把面团搓成小疙瘩,在芝麻里一滚,再在锅里一炸就成。”

  炸东西费油,不年不节的谁会用油炸东西吃。张嫂由此想得深远,秦勉和雷铁两人感情不错,而且他们家是秦勉当家。

  看两个孩子都盯着油纸包,她给两人各抓了一小把,剩下的包起来,“还不谢谢你们秦叔叔。”

  “谢谢秦叔叔。”两个小娃捧着果子,兴高采烈地跑出去玩了。

  “今天来有事?”张大栓问。知道雷铁不喜欢说话,他索性也不看他,而是问秦勉。

  秦勉便把准备开食肆要请人做竹签的事说了。

  雷铁在一旁喝着茶水,一副万事由秦勉做主的架势。

  张嫂大喜,“这是好事啊。当家的这两天正琢磨去镇上或县里找活计呢。

  看,还是你两个兄弟想着你。”

  张大栓也高兴,这会儿农民都闲着,去镇上找活的人多,不一定能找到,而且有些活计累人,工钱还少。

  “做竹签,简单,交给我。”

  该说的秦勉还是要说请楚,“工钱按照竹签的数量付。一百根竹签十文钱,因为是吃食,竹签上不能有竹刺。开张的头几天生意如何还不清楚,第一天先准备四百根竹签。其中一百根,要在竹签的一头点上红漆。之后需要多少红漆再看实际情况。”

  竹子到处都是,又不要钱,这可是无本的买卖。张大栓和张嫂岂会不同意,不约而同地点头。

  “你们找我就是信得过我,我肯定做得让你们满意。”张大栓保证道。

  从张家出来,雷铁又去找挖井人。秦勉闲着无事,和他一起走了一趟,将事情搞定。

  第二天,四个挖井人就上门了,在院子里忙活。秦勉和雷铁帮不上忙,没过去添乱。

  秦勉回忆前世在农村见过的压水井,画了结构图,本打算立即拿去铁铺打造,心思一转,把图收进空间,以后再说。

  没想到,吃过早饭没多久,家里来了一位稀客。

  “大哥、大嫂。”雷向智笑得温润。

  “五弟回来了,进来坐。”秦勉热情招呼。他多次听人提起雷向智学问不错,来年二月参加童生试,极有可能中秀才。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这样的人才必须得打好关系。

  三人在客厅坐定,雷铁难得主动关心最小的弟弟,“今天休息?”

  “对。明日一早再去学堂。”雷向智捧着茶杯,恭敬地回答哥哥的话。

  雷铁道:“家里有牛车,明天我送你。”

  “好,多谢大哥。”雷向智欣然接受。

  基本的寒暄后,雷铁就没话了。

  雷向智看着院子里的桂花树,“大哥、大嫂家的变化挺大,看得出你们过得不错,我和三哥他们也就放心了。”

  秦勉笑道:“变化是挺大,你和你三哥他们闲暇无事就过来坐坐。”

  雷向智点点头,看着他,欲言又止。

  秦勉道:“五弟今天过来是因为村里的流言吧?”

  雷向智一愣,下意识避开他锐利的眼神,想到自己并无恶意,又迎上他的目光,眉宇间挂着无奈之色,坦言道:“确实如此。小弟深知大哥和爹娘矛盾巳久,不敢求大哥、大嫂原谅爹和娘,惟愿不会因此断了兄弟、兄妹之间的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