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的八次奇妙人生第107节(1 / 2)





  这些念头只是在李如洗脑海中一掠而过,她就继续想刚才想到的问题:

  她到底为什么出现在这个时间节点?

  现在距离小姑娘上小学还有四年多呢!

  是为了买房?

  可也不是那个房价低谷期啊……

  张敏那个同学劝他买房,是孩子三岁之后,婆婆都已经回老家了,算算差不多两年之后了。

  难道是给自己两年时间去拼命赚钱预备到时候买房吗?

  这也太过分了!

  李如洗第一次对自己做的怪梦产生了不爽的情绪。

  一来,这次这个替代对象是有丈夫的,两年时间,自己要怎么才能设法不跟他夫妻同房,也没有任何亲近之举?

  难道找个派驻外地或出国务工的工作?

  二来,所谓救急不救穷,她是挺喜欢在梦中帮助别人解决困境的感觉,但是之前那些都是救急的困境,而眼下这个却让她觉得并不是。

  于晨洁和张敏的生活也许是算得上艰难,但还不是难到什么程度。房子和子女上学的烦恼这个两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里大部分人都有,谁不是靠自己咬牙奋斗?

  这世上比他们难的人也多得是。

  总不能于晨洁自己不奋斗,靠自己来代入帮她奋斗两年攒钱买房吧?

  哪有这样的道理?

  她抬起头,看了看床上熟睡,呼吸已经平稳的小女孩,准备自己也睡了。

  又拿起于晨洁的手机看了看。

  现在的时间……

  她认真盯了三秒钟。

  现在是个好时期啊!

  她猛地醒悟过来。

  这是张敏得到信息,也是李如洗自己买房的那个房价低谷之前的两年,现在的房价也是个大低谷!

  比不上奥运会之前没涨上来的房价,但是现在的价格和去年比却是低了。

  很多人这个时候都在唱衰房市,认为奥运会期间的房价是虚高上去的,京城的房价还有下行空间。

  哪里想到之后起起伏伏,一路向上了五六倍呢?

  李如洗隐约记得这个低价持续了差不多一年左右,或至少有大半年,反正,要到过年之后房价才会开始升。

  之前没想起来,是因为她自己这个时期还在上学呢,对于她而言,这个时期的房市还是相对陌生的。

  而她知道,是因为她有个大几岁的师姐买房就是在这个低谷最低时过去之后买的,也就是这个冬天过去之后,她的房子买在东北四五环之间,每次去她家,她都一边抱怨说:“哎呀,那会儿要是早买几个月,赶在年前,还能省几十万呢!”

  她老公则说:“幸好买了,你当时还不停抱怨,说什么贵了那么多,不买了,等降下来再买……要真的等,过几个月之后还得再贵个百十万!”

  是的,有的区域等明年年终以后,价格就要翻倍了,虽然两年后又会降下来一些,但还是没有现在便宜。

  而且后来很多贵起来的区域现在还挺便宜的呢!

  真正的抄底好时机啊!

  她有点振奋起来:如果能在这个期间买房,那可是比两年后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自己也就不用替人家努力赚两年钱了!

  说到买房子,那肯定还是要首先考虑将来孩子入学的问题。

  西城和某淀那些真正的好小学、抢手的热门学区房是不用考虑了,毕竟,那是大家都热衷的,僧多粥少,竞争太过激烈。

  张敏和于晨洁夫妻俩没有户口,就算买了学区房,办完各种入学所需的证明,依然是要往后排的,轮到他们的几率不大。

  当然,像西城区这种平均下来都不错的也可以考虑,买个不是学区房的小套老房子,随便派位到哪个小学去,也不算差。

  但是,那里的房价,即使在这个低谷,也不算很低。

  那么,还是考虑别的一些地方吧。

  太贵的区域首先都排除掉,主要还是考虑五环外比较郊区的地方。

  李如洗一边给小姑娘掖了掖被子,一边细细思索,很快便大致决定了两个方向。

  一则是选择那些学校虽然不是特别好,但也不是特别差,相对不是很热的老型郊区,比如石某山区,那边有很多年代比较久的老房子,面积都比较小,因为学校也不算很好,所以竞争也没那么激烈,只要找个中等的小学的片区,房子单价也不很高,面积再找个小的,完全可以以比较低的总价拿下。

  李如洗当年第一次置业买房,也就是毕业结婚时,也是资金不怎么充分——一开始要结婚陈琢理家说没钱,不愿意买房,后来李爸爸李妈妈说男方出多少钱,他们也出多少钱,陈家才拿了三十万出来——,也曾考虑过这个区域,还看到过一个六十平米的小三居呢!

  二是选择那些新房比较多的郊区,比如通某区,这些大开发商的楼盘在后期会引入很多名小学的分校,虽然不能跟真正的本校比,但也算能过得去,而且业主子女入学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这种的优势是房子比较新,住起来可能会比较舒服一些,而且买新房首付比例更低点,她记得京城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新房百分之二十的首付,二手房尤其是比较老的,应该是要百分之三十甚至更高的首付,这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如此。

  但这样的房子一般二居肯定是在八十平米以上了,总价必然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