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章陈年旧事





  黄雁声的问题一抛出来,棚子里又安静下来。

  就连刚才夸夸其谈的张国华,也忽然沉默,紧抿着嘴靠在一旁不说话,神色看上去明显有些懊恼。

  所以下河村的大白鹅,是不能提的禁忌问题?张兴海是因为这个,才当众教训儿子的?

  眼看无人回答,黄雁声正想旁敲侧击,再打听打听具体情况,边上说一会儿就走的老阿婆忽然出声道:“书记说大白鹅啊?我们村的人不养大白鹅。”

  黄雁声意识到老人可能知道些什么,不过,老人家明显上了年纪,反应迟钝,人情世故上考虑也不周全,如果他执意向老人打探,免不了有故意套话的嫌疑。

  利用一个年纪大的老人,这种做法不太好,所以黄雁声的问题在嘴边转了个圈,还是咽了回去,没有问出口。

  只是老人大约被勾起记忆,不等黄雁声继续问,自己就絮絮叨叨接着往下说:“我们村里为了养大白鹅死过人。”

  黄雁声惊了一下,也顾不得套话不套话了,问老人道:“死过人是怎么回事?老人家能给我说说吗?”

  老人点点头:“可以啊,养鹅死过人这个事,我们村的人都晓得,所以大家后来都不养鹅了。”

  黄雁声耐心听着,只是老人的思想明显有些混乱,颠来倒去就是这几句,至于具体的,养大白鹅怎么死人的事,一句没有。

  黄雁声只好轻声提醒道:“老人家,养大白鹅的人,是怎么死的?”

  老人定定看了他一会儿,“哦”了一声:“就是,就是养大白鹅死掉了撒。”

  黄雁声:“……”

  从老人这里是问不出什么原因了,黄雁声也就没有继续追问,想着等下找陈国春私下找来了解情况。

  就在这个时候,张兴海狠狠吸了口旱烟,吹出几个烟圈,对黄雁声道:“我来说吧,这事儿我清楚。”

  黄雁声看向他,张兴海却低着头,往烟嘴里装烟丝,完全不跟黄雁声对视,若不是他装烟丝的手抖得厉害,装了几次都没把烟丝装进烟嘴,还以为他十分平静。

  张兴海道:“我们村一直穷,人不多地更少,位置不好,靠种地是种不出什么出路,后来,看见别村的人养大白鹅,我们家一合计,觉得养鹅可以,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谁还不会养几只家禽?”

  养鹅是好事,不过家里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买鹅苗的钱都拿不出来,最后是张兴海七拼八凑,到处借来的。

  第一次养鹅一来没钱,二来没底,咬咬牙养了十只,半年后的刚赶上过年,镇上的赶集的时候拿去卖了,除了本钱,半年赚了三百块钱。

  村民们看见养鹅的甜头,第二年,大家就开始,一窝蜂跟着养鹅。

  鹅一多,吃的就成了问题。

  本来养鹅就废料,之前张兴海一家养鹅,白天放出去,自己能下河找吃的,家里几乎不需要喂,但是现在,家家户户养鹅,而且觉得养鹅能赚钱,每家每户还往多了养,生怕养少了吃亏。

  二十多户人家养了四五百只鹅,下河村就这么点地方,真是连路边的草皮都快让鹅给啄秃了。

  大白鹅放出去外头没吃饱,回来之后就吃得很凶,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真的是雪上加霜,不过只要想到熬过这几个月,就有一笔可观收入,大家还是咬牙坚持着。

  只是,老天爷特别喜欢和人开玩笑,这些鹅养着养着,就开始生病,没几天,就死了一大半,速度快得大家都没反应过来。

  下河村的村民都懵了。

  这些鹅苗都是掏空了家底,再拼拼凑凑买回来的,怎么就死这么多了?

  好好的养鹅,怎么就死了呢?

  后来,下河村的村民才知道,养鹅也不是那么容易养的,特别是鹅养多了,卫生各方面没搞好,鹅容易得鹅流感,致死率高,但是当时他们只是一门心思养鹅,根本没注意这些,才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

  大白鹅死了一多半,大家心里想着,努力把剩下一小半活下来的大白鹅养出来,不指望赚钱,也可以尽量少亏本。

  麓丰县这边,本来也有过端午吃鹅的习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都要买大白鹅回去送节,到时候,这批大白鹅能卖个好价钱,也就把损失补回来一点。

  只是,人倒霉起来,大约喝水都塞牙缝,还没等到端午,先迎来雨季。

  铺天盖地的大雨连着下了好几天,小河里的水眼看着涨上来,山上的水汇聚成山洪,倾泄而下。

  河水暴涨,山洪暴发,那个晚上,下河村的村民全都没睡,忙着从家里转移搬家,以免被水冲走,家里的大白鹅却来不及转移,顺着洪水嘎嘎嘎嘎冲向远方。

  对于本就穷困的下河村村民来说,这样的损失无异于雪上加霜。

  有人舍不得被冲走的大白鹅,想要把鹅追回来,结果就是被洪水一起冲走。

  大雨停了,水退了,等找到人的时候,早已没气多时,耳鼻处呛着都是泥沙,手里,还紧紧握着几根鹅毛。

  养鹅一事,让下河村村民损失重大,本来就穷,鹅苗的钱都是到处拼凑来的,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粮食下去,一分收益没得,大白鹅全没了,这个打击,对下河村的村民来说,实在太大。

  更别说,还有人因为想要从洪水里抢救大白鹅而溺亡。

  村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就低迷下来,大家都垂头丧气,每个人心里都不好过,心情不好连带着脾气也跟着不好,一些小事,以前可能一笑而过,现在就可能发展成争执。

  直到有天,因为一件小事,村民和张兴海家里起了争执,对方就说,村里人现在过得比以前还苦的,都是张兴海一家害的!

  “要不是你们带头搞事情,说什么养大白鹅能赚钱,村里大家会借钱养鹅?刘家媳妇会因为不舍得几只鹅冲走被淹死?”

  “你们家害得村里个个欠债,怎么还好意思当成没事人一样?”